返回上一頁

文章分享

抗疫中的自我覺察

2020.03.30

近期大家經常掛在口邊的對話內容都主要圍繞著疫症、口罩、日用品等。每天都在不同資訊的灌輸下,人們時常擔心自己所儲備的物資不足,又懼怕疫症的傳播,種種情況令香港人的精神狀態變得越發緊張。在保護自己身體健康的同時,我們又如何能夠保衛自己心靈上的健康呢?

我們為了保護自己,身體很多時候會作出反應,及衍生出不同的行為。例如當你想減低感染疾病的風險時,你會戴上口罩;少到人多擠迫的地方;多吃有益的食品等,情緒的反射亦是相同的道理。

「情緒是促進人類生存的機制,無論快樂、悲傷、恐懼或憤怒,都是一種信號,提醒我們目前的狀態和需要,作出反思和反應。例如身處陌生環境感到不安,反映對安全感的渴求,促使我們保護自己、避開危險。」

因此,我們要好好認清自己的情緒,了解情緒背後的原因,並學習接納它們。

「每種情緒都是一個信號,提醒我們目前的狀態和需要,有時是督促你休息,有時是驅使你保護自己。情緒本身沒有過錯,影響好與壞,關鍵在於如何解讀及回應其背後訊息。」

除了認識自己的情緒外,如何處理情緒亦是一大挑戰。在這場抗疫戰中,緊張的情緒成為了你為家人與自己購買物資、積穀防饑的「助力」;但如果你過份緊張,變得整天擔驚受怕,緊張的情緒就會成為你的「阻力」。

「身體是心靈的一面鏡子,情緒看不見摸不着,卻會透過身體如實反映出來。情緒與生理反應息息相關,當情緒受到壓抑而未能處理,感覺會滯留體內,形成不適與病痛。」

所以,為了你和家人的身心健康,請你在關注這場疫症的同時,適時嘗試運用你自身的察覺力牛油果,留意你身體的變化,覺察自己情緒的流動。



參考資料及部分節錄:黃瑩瑩 (2019年7月)《解憂手冊: 40堂解憂減壓課, 助你善待自己與他人》(第三章至第四章,頁21-27)。香港青年協會出版 。

閱讀更多 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