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頁

文章分享

用錯了「愛」是悲劇的根源

2020.02.14

親子關係是一種血緣關係,血緣關係是天生的,不能選擇,也不能中斷的,父母子女是永恆關係,誰也不能改變。而這種關係是以感情來維繫的,能夠使感情關係維持到永遠的元素就是「愛」。

相信每一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子女,都會在能力範圍之內為子女提供最好的成長環境,讓子女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這是愛的表現。

既然每一個父母都以愛心來培育子女,但為什麼每天仍有那麼多的家庭悲劇發生?為什麼仍然有那麼多的親子衝突,親子關係總是鬧得那麼壞?如果都是出於愛,家庭關係社會氣氛應該是很和諧才對,是不是?

這不是「愛」與「不愛」的問題,而是「用錯了愛」。

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需要,父母須不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模式:

成長階段

小孩階段

青年階段

成人階段

親子關係

依賴父母

獨立

互相依靠

溝通模式

指引教導

說服

合作


當孩子仍是幼小的時候,父母就是他們生命的全部,是他們心中的巨人,小孩是完全依賴父母,他們需要父母適當面「指導」。當他們日漸長大後,他們要學習自主,學習獨立,學習更多的生活技能,要循序漸進脫離父母而成為獨立的個體,才會健康成長。總結來說就是父母要慢慢放手,讓他們實踐自己的個性特質,發展所長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親子溝通應著重「說服」和「合作」。

「愛」是整個成長歷程的養分,沒有您的愛,這顆小樹苗是不可能成長的。但很多父母卻用錯了愛,在不適當的時候給予不恰當的愛。

譬如,當孩子很年幼的時候要求他們做一些根本不是這個年紀可以做得到的事,好像要一個幼稚園孩子默書取得一百分,要求不足六歲的他「坐定定」數個小時來完成家課,要他們出人頭地名列前矛,要他們有完美的品格,不可以出錯,這樣就好像強行把一隻羽翼未豐的小鳥推出鳥巢要它高飛。

也有另一些家長在孩子日漸成長,已到了學習獨立的年紀仍然不肯放手,仍然要呵護備至,要事事管、每事限制,恐怕他們會被殘酷社會所吞噬似的,就好像把一隻羽翼豐滿的鳥兒鎖在鳥巢內不准它高飛一樣。

前者會使孩子產生無比的壓力,使他們在挫敗沮喪中成長;後者使正是反叛年齡的孩子將您列入要抗的名單中,親子關係變成了敵對角力關係,家庭變成了戰場。

不幸的是,這兩個極端的教兒方法每天都在不同的家庭中發生,家長和孩子每天都活在壓力、沮喪、挫折和反抗敵對的環境當中。每天都是在角力鬥爭中渡過。諷刺的是,這場「困獸鬥」的原因都是出於您對孩子的「愛」,可惜是在不恰當的時間用了不恰當的愛,「用錯了愛」往往可能是悲劇的根源。


出處:劉遠章‧陶兆輝 (2008/11 第九版)《我選擇快樂——快樂心理學》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

圖片來自:媽媽經·學知識


閱讀更多 文章分享